超低排放标准的最新要求,旨在推动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向燃气机组看齐,实现燃煤、钢铁等高排放行业的清洁化转型。当前,超低排放标准已从火电行业逐步拓展至钢铁、水泥、焦化等重点工业领域,形成覆盖多行业的协同治理格局。
一、通用超低排放限值(基准含氧量6%)
目前广泛适用的超低排放浓度限值如下:
● 烟尘:不超过 5mg/m³
● 二氧化硫(SO₂):不超过 35mg/m³
● 氮氧化物(NOx):不超过 50mg/m³
该标准适用于火电、钢铁等行业,要求企业在生产全过程实现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,排放水平基本达到燃气机组标准,显著优于传统燃煤机组的排放限值。
二、行业差异化标准动态推进
1. 火电行业
超低排放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改造。新建机组必须同步实现超低排放,现役机组通过提效改造,全面达到上述限值。
2. 钢铁行业
根据《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》,烧结、球团、焦化、炼铁、炼钢等全流程需实现有组织、无组织及清洁运输的全面改造。
○ 烧结机头烟气:烟尘≤10mg/m³、SO₂≤35mg/m³、NOx≤50mg/m³
○ 其他工序也设有对应限值,并强调无组织排放控制与监测监控体系的建设。
2. 2025年5月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,到2025年年底,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,标志着钢铁行业进入全面达标新阶段。
3. 最新技术规范支持
生态环境部于2024年12月发布《钢铁工业烧结废气超低排放治理工程技术规范》(HJ 1408-2024),自2025年4月1日起实施,为钢铁行业提供技术路径与工程指导,推动治理系统标准化、规范化。
三、监管与政策保障
● 多地出台激励与约束政策,如对未完成改造的企业实施电价加价、限产停产等措施。
● 强调“可监测、可核查、可追溯”的全过程管理,要求企业建立在线监控系统、台账记录与定期评估机制。
四、未来趋势
随着“双碳”目标推进,超低排放正与碳排放控制协同发力。未来将更注重多污染物协同控制(如汞、三氧化硫、PM2.5前体物)与资源能源效率提升,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构建。
综上,当前超低排放标准不仅限于数值限值,更是一套涵盖技术、管理、监测与政策的系统性要求。企业需以全流程、全要素治理思维应对,方能在绿色发展中占据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