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套校服能承载多少故事?在郑州有了生动答卷。近日,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的“循环校服”刷屏网络。网友纷纷点赞:“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,建议全国推广!”
“这是我从学校领的校服,是不是很漂亮!”新学期开学,一年级小学生董承谕在学校免费领取校服,上面还带着上一任“小主人”的名字。“循环校服”既为校园环保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,也让人们看到了“绿色发展理念”在基础教育中的生动践行,更将“勤俭节约”的传统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生长。
截至2024年,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近1.6亿。海量还能穿的校服,要么是留作纪念被闲置,要么是当作垃圾被扔掉。校服循环利用,既可以帮家长减轻经济负担,又使得社会降低了资源消耗,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培养节约意识。
让学生深度参与校服循环全流程工作,是一堂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综合实践课。而将校服循环利用纳入课程,让勤俭节约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心灵,则是出于对教育改革的深层次考量。
不少家长从最初可能存在的“不好意思接收”,转变为如今的积极配合校服回收,还主动参加学校旧校服的整理与消毒工作,带动更多家长参与到校服循环利用中来;孩子们也从当初的拒绝,转化为今天的“以穿循环校服为荣”。就拿长江东路小学来说,今年一年级新生报到首日,150套循环校服便被领取97套。穿循环校服,成为孩子们绿色开学的起点。
最初家长们会担心循环校服的质量和卫生问题。如今,家长们不再为这些问题感到焦虑。学校建立了标准化消杀体系,通过家长清洗烘干、学校二次清洗、阳光暴晒烘干三重流程确保卫生。17年来,从未出现过学生因穿循环校服引发健康问题的情况。
另外,学校坚持自愿原则,绝不勉强,不搞 “一刀切”;坚持安全卫生原则,回收后彻底清洗、专业消毒。这是底线,绝不含糊。实践证明,郑州各中小学校服循环已形成“毕业生自愿捐赠+在校生以旧换旧”的双渠道模式。
过去是“缝缝补补”,现在是“循环利用”。形式变了,但“不浪费、懂珍惜”的内核没变,勤俭节约的传统没有丢,也不能丢。17年间,无数套校服在这里完成“传承、接力”旅程,传递环保温度与校园温情,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环保的种子。下一步,校服循环将发展到课本循环、书包循环等更为宽广的层面。
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。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校服“以旧换新、以小换大”,浙江长峙小学设立“校服循环驿站”供学生自愿领取;陕西西安新知小学开展“校服传承”活动,高年级学生将穿小的校服传递给低年级学生……校服循环利用,不仅成为郑州教育新气象,而且正成为全国学校“新时尚”。
如今,“循环校服”的奔腾“流量”,正从中原大地奔涌向全国各地。让勤俭节约、绿色环保向下扎根、向上生长,正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最动人的模样。
来源:华声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