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智能感知与精准识别:构建黑烟车动态监管网络
福建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,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这一大气治理痛点,创新部署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。该系统采用多光谱融合成像技术,集成可见光、红外热成像与激光散射传感器,通过AI算法模型对车辆尾气黑度进行动态分析,实现黑烟车识别准确率超98%。系统支持全天候运行,可在复杂光照条件下(如强光、逆光、夜间)精准捕捉尾气排放异常车辆,并与福建省生态环境厅“生态云平台”无缝对接,实时上传车辆信息、抓拍时间、排放浓度等数据,形成覆盖全省高速公路、国省道及重点区域的动态监管网络。例如,莆田市涵江区已率先完成系统部署,通过与交警部门联动,对黑烟车实施“发现-取证-处罚-整改”闭环管理,有效遏制了高排放车辆上路。
二、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:推动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
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创新“应约式执法帮扶”模式,以黑烟车抓拍系统为数据支撑,针对钢铁、建材、化工等涉气重点行业,开展“一企一策”超低排放改造。系统通过分析企业运输车辆排放数据,结合行业排放标准,为企业定制技术改造方案。例如,福建青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超低排放改造中,采用“湿法脱硫+湿式电除尘+SCR中高温脱硝”工艺,对炼钢除尘系统、出铁场等区域进行封闭抑尘改造,颗粒物、SO₂、NOx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超低排放要求。改造后,企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优化,且通过系统实时监测,确保排放稳定达标。此外,系统还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、技术培训等增值服务,助力企业从“被动整改”转向“主动治理”。
三、超低排核查与复检达标: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
福建省严格执行《福建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方案》,要求所有涉气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,需通过黑烟车抓拍系统进行复检。系统采用“现场核查+远程监控”双模式,对企业运输车辆排放进行动态抽检。复检过程中,系统自动比对改造前后排放数据,生成可视化报告,并上传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。对于复检不达标企业,系统自动触发预警机制,生态环境部门联合行业专家开展“一对一”帮扶,指导企业优化治理工艺。例如,泉州市某建陶企业通过系统复检发现干燥塔排放超标,经专家指导后,采用天然气替代燃煤,并安装烟气在线监控设施,最终实现达标排放。截至目前,福建省已通过系统完成超低排核查企业,复检达标率达较高水平。
四、科技赋能与政策协同:打造绿色运输体系
福建省以黑烟车抓拍系统为抓手,推动交通结构优化。系统与福建省“交通大脑”平台联动,实时分析货运车辆排放数据,为铁路、水路等清洁运输方式提供调度依据。例如,在环湄洲湾、环罗源湾等重点区域,系统通过抓拍数据识别高排放货运车辆,引导企业优先采用铁路专用线运输,减少公路运输比例。同时,福建省出台政策,对新能源中重型货车给予购置补贴、路权优先等支持,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提升。截至目前,福建省铁路、水路货运量较基准年增长显著,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明显,绿色运输体系初步形成。
五、数据驱动与公众参与:构建共治共享生态格局
福建省黑烟车抓拍系统注重数据开放与公众参与,通过“福建环境”APP等平台,向公众实时推送空气质量指数、黑烟车抓拍信息等数据,鼓励市民举报高排放车辆。系统还与“百姓河长”“闽江河口湿地认捐”等公众参与项目联动,形成“政府主导、企业主体、社会参与”的共治格局。例如,莆田市双美鞋业有限公司通过系统数据反馈,主动采用水性胶替代油性胶,减少VOCs排放,并被列入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免错峰生产名单。此外,系统还为企业提供碳排放核算服务,助力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,推动环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。
福建省黑烟车抓拍系统通过智能感知、一企一策、超低排核查、科技赋能与数据驱动五大核心功能,实现了环保监管从“末端治理”向“源头防控”的转变。未来,福建省将继续深化系统应用,推动环保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,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“福建方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