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无组织管控制一体化平台是河南省针对钢铁、焦化、水泥、电力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(如粉尘、VOCs等非固定源污染)构建的智能监管体系,通过“监测-识别-治理-评估”全链条闭环管理,实现无组织排放的精准管控。其核心架构、政策支撑及实施路径如下:

政策框架与目标
- 顶层设计:依据《河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(2025年)》,目标到2025年PM2.5浓度≤42.5微克/立方米,优良天数比率≥71%。重点行业需在2023-2025年完成无组织排放改造,如钢铁企业2025年9月底前需完成物料储存、运输、生产工艺等环节的无组织排放控制。
- 配套标准:出台《河南省工业无组织排放排放标准》,明确颗粒物、VOCs等无组织排放限值。例如,钢铁行业料场扬尘浓度≤1.0mg/m³,焦化行业装煤、出焦环节VOCs排放≤30mg/m³。
技术架构与创新
- 智能监测网络:
- 视频+传感器融合:部署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(IP67防护,-40~60℃工作温度)与空气质量微站(监测PM2.5/PM10/TSP、VOCs浓度),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,实时捕捉粉尘、烟雾扩散轨迹。
- AI识别算法:基于深度学习模型(如YOLOv8/YOLO11),识别车辆类型(铲车、卡车、挖掘机)、物料堆放状态及扬尘行为,误报率<2%,识别准确率>95%。
- 精准治理系统:
- 鹰眼雾炮联动:通过AI识别粉尘源位置与浓度,联动防爆雾炮机(射程200米)实现精准喷雾降尘,节水30%-50%,降尘效率提升40%。例如,郑州郑通风机防爆型鹰眼雾炮系统在封闭煤棚内24小时扫描堆取料机、皮带落料口,自动调整雾炮角度与喷水量。
- 智能料棚平台:在钢铁、煤矿储运场景中,通过鹰眼识别喂料口、运输通道扬尘行为,结合袋式除尘器、负压吸尘装置等,实现PM2.5/PM10浓度实时闭环治理。
- 数据中台与分析:构建企业环境数据中台,集成DCS系统数据(如喷氨量、生产工况)、气象数据及排放源清单,通过机器学习预测排放趋势,支持动态调控(如阈值自动启停、跟车随动启停)。
实施案例与成效
- 工业领域:
- 河南鑫泰能源:2024年启动无组织管控平台升级,预算40万元,接入化产技改DCS数据,实现物料储存、运输环节的无组织排放实时监控与治理。
- 平煤神马汝丰炭材料:招标无组织管控制一体化平台,中标金额249万元,涵盖系统集成、软件开发及排放源清单信息化管理,满足超低排放要求。
- 南阳淅川中联水泥:通过高效袋式除尘器、负压吸尘装置等技术改造,料场扬尘浓度≤1.0mg/m³,满足无组织排放标准。
- 市政领域:郑州航空港洧川镇2025年租赁雾炮车+洒水车实施道路降尘,预算98万元,采用无线LoRa模块实现远程控制,降低市政道路无组织粉尘排放。
- 环境效益:2017年河南省统调燃煤机组烟尘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68.99%、63.83%、30.44%;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8%,绿色农房建设推动农房节能性能提升。
管理创新与政策支持
- 数据公开与协同:平台数据接入省级环保平台,支持GIS地图可视化展示污染源分布、排放浓度时空变化,公众可通过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网站查询空气质量数据(如AQI、地表水水质),实现“监测-分析-调度-公开”全链条透明化管理。
- 政策激励:推行环保补贴、税收优惠、碳排放交易系统联动机制,鼓励企业技术升级。例如,对按期完成无组织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及电量奖励;推动“机管代替人管”的无人化操作,提升政府-企业-公众协同治理效率。
挑战与展望
- 区域适配性:需根据鹤壁轻度污染区、洧川镇市政道路等不同场景优化算法模型,提升识别准确率至95%以上。例如,针对煤矿储运场景,需优化堆取料机、皮带落料口的粉尘识别算法;针对市政道路,需优化洒水车、雾炮车的调度算法。
- 技术迭代:深化5G、边缘计算应用,构建“空天地”一体化监测网络(如雾炮+空气质量微站+无人机巡检),推动多设备协同与智能预警。例如,通过无人机搭载气体传感器,实现高空VOCs浓度监测;通过5G网络实现雾炮车、洒水车的实时调度。
- 管理创新:整合环保、工信、能源等多部门数据,完善跨行业、跨区域无组织排放标准与监管体系,形成“环保-经济”双赢的绿色转型路径。例如,通过碳排放交易系统,将无组织排放控制与企业碳减排目标挂钩,推动企业主动升级环保设施。
河南无组织管控制一体化平台通过政策引导、技术创新与数据驱动,构建了全链条环境管理体系,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“河南经验”,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下的节能减排与高质量发展。















关注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