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:敦煌作为“一带一路”核心节点城市,既要守护千年文化瑰宝,又需应对能源结构转型与生态保护的双重挑战。在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燃煤热力、水泥建材等重点行业成为大气污染物减排主战场。本文聚焦敦煌市超低排放标准实施路径,解析政策导向、技术规范与行业实践,为区域工业绿色升级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。
一、政策锚定:超低排放纳入“十四五”核心目标
敦煌市《“十四五”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》明确提出,到2025年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需达60吨,并要求重点行业企业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。该政策与甘肃省、酒泉市方案形成三级联动,将超低排放从火电行业扩展至水泥、建材等非电领域。以荣兴建材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为例,其超低排放技改项目通过SCR+SNCR联合脱硝、复合脱硫系统及无组织排放管控,实现氮氧化物稳定低于50mg/m³、颗粒物低于10mg/m³,较改造前减排量提升70%以上,成为西北地区建材行业标杆案例。
二、技术基准:对标燃气机组排放限值
敦煌市超低排放标准严格参照《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及行业实践,要求燃煤锅炉烟尘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5mg/m³、35mg/m³、50mg/m³。以永盛热力116MW燃煤锅炉改造项目为例,其采用“低氮燃烧+SNCR+SCR脱硝+炉内脱硫+半干法脱硫+袋式除尘”组合工艺,使污染物排放达到燃气机组限值标准,较改造前减排量提升超60%。水泥行业则通过催化剂优化与喷氨量精准控制,实现氮氧化物稳定达标,同时采用湿法脱硫与干法脱硫复合系统,提升二氧化硫去除效率至98%以上。
三、行业覆盖:从火电到多领域的延伸实践
敦煌市超低排放改造已形成“火电+建材+工业锅炉”多领域覆盖格局。除燃煤热力与水泥行业外,燃气锅炉低氮改造项目被纳入中央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储备库,通过更换低氮燃烧器、增设烟气再循环装置等技术,使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从150mg/m³降至30mg/m³以下。此外,敦煌市污水处理厂通过升级生物滤池与臭氧氧化工艺,将废气中氨、硫化氢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1.5mg/m³、0.06mg/m³以内,为涉气工业源提供治理范式。
四、资金保障:专项补贴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
敦煌市通过中央生态环保专项资金、绿色信贷等工具降低企业改造成本。永盛热力项目总投资699万元,其中财政补贴占比超40%;荣兴建材项目则通过技术改造获得环境信用评级提升,进而享受贷款利率优惠。政策层面,《敦煌市“十四五”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》明确提出,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、电价补贴等激励措施,同时将排污权交易与改造绩效挂钩,形成“环保投入-效益提升-持续改进”的良性循环。
五、监管升级:全链条数字化管控平台
敦煌市构建“在线监测+执法联动+信用评价”监管体系,对重点企业安装CEMS系统,实时传输烟尘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数据至生态环境部门平台。以水泥行业为例,监管平台可追溯车辆环检历史数据,为查处检测机构违规操作提供线索。2025年上半年,敦煌市通过该体系发现并整改超标排放问题12起,对3家企业实施信用降级处罚,推动行业自律水平显著提升。
六、效益显现:环境经济双赢的敦煌样本
超低排放改造为敦煌市带来显著综合效益。环境层面,2025年上半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75.1%,氮氧化物年均浓度较2020年下降32%;经济层面,永盛热力项目改造后锅炉热效率提高3%,年节约标准煤2000吨,降低运行成本150万元;荣兴建材项目则通过绿色标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,形成“环保投入-产能优化-效益增长”的闭环。此外,改造项目带动本地环保产业发展,培育出一批具备超低排放技术集成能力的服务机构。
敦煌市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证明,通过政策引导、技术升级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,工业减排与经济发展可实现同频共振。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超低排放行列,这座沙漠绿洲正加速迈向“蓝天碧水”的生态之城,为西北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式。